师范类专业真的成为新的“天坑”了!配资平台app
今年,公费师范生很热,热点就是包分配,学生没有就业焦虑,但是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减招或停招,原因只有一个,中小学校生源减少了,教师过剩了。很多地方教师招聘暂停。
另外还出现一个非常新的现象,一些地方不招正式入编教师,却招“临时教师”,中小学教师也有临时工了。
一,公费师范生出现“减招潮”。
近年来因为出生率下降,学龄人口锐减,2024年,中国新生儿数量跌破800万,仅为2016年的一半。大家很明显感觉到,很多幼儿园关门了,中小学生生源下降,教师出现过剩现象。
比如湖南桃江县,2023年学生数将比2024年减少近4万人,教师超编近1500人。
还有我的老家豫西南某县,村级小学因为没有生源,很多已经关门,如今开始整合,小学关停并转,乡镇办初中,县城办高中,甚至乡镇的初中生源也成了问题,学生都去县城上学了。
当学校大规模撤并、班级数量腰斩,教师编制必然收缩。公费师范生的“包分配”承诺,正在被冰冷的数字瓦解。
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,许多省份和高校2024年的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,就已经开始大幅缩减:
2024年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招4081人,较2023年5000人减少919人。
2024年广西地方公费师范生合计2843人,较2023年的3572人减少了729人。 2024年湖南省高中(中职)起点本科层次各类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2922人,较2023年的5950人减少了3028人。
教 育部2025年新政要求公费师范生推行“4+2本硕连读”,优秀者可免试读研,但淘汰机制也更严格。
国家要的不再是“量”而是“质”——用硕士学历教师填补中西部高中学段缺口,同时淘汰无法胜任的“低效培养对象”。
如此,公费师范生有可能面临更严苛的履约条件和更偏远的分配地点。
公费师范生从减招,到停招,以后必然退出历史舞台。
二,学校也招“临时教师”吗?
今年很多地方暂停教师招聘,也有很多地方不招正式入编教师,却在招“临时教师”。
河北省有个景县, 2025年8月19日,该县“招聘劳务派遣教师”,招50名“临时教师”,他们不占编制,签的是劳务派遣合同,服务期内“只允许参加本县正式教师招聘”。
河北邯郸也招聘80名“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岗位”人员。
什么是“政府购买”?
也就是当地政府“购买教师岗位”,由财政负担其工资,招聘临时教师补充到教师岗位上。
因为是“临时工”,工资锚定“最低工资标准”,社保只含“五险”不含一金。
深圳公办学校的临聘教师们,在承担相同课时量的情况下,月收入竟比编制教师直接腰斩,年收入差距拉大到10万元之巨。
这种政府购买教师岗位的模式已在全国17个省份、44个县市区落地都有发生。
招聘的“临时教师”,同样要求本科文凭、教师资格证,同样要经历笔试面试的层层筛选。
但临时教师无法评职称晋级,转正的希望渺茫。
这种模式,当地政府节省了一大笔经费开支,还能补充教师岗位的不足,有人说这是教育“双轨制”,学校有正式在编教师,也有临时教师,以后正式在编教师招得越来越少了。
问题是,师范专业遇冷,全国有那么多师范院校,每年毕业那么多师范生,让他们何去何从?
根据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的统计,我国目前有硕士学位授权且单位名称带“师范”两字的高校共有1271所。
然而,这个数字远低于实际师范院校的总数,因为许多师范院校可能尚未获得硕士授权点。
具体到每个省份,师范院校的分布情况各有不同,例如河南省拥有12所师范类本科院校,而宁夏和青海等省份则仅有一所师范院校。总体来说,我国各省几乎都有至少一所师范类学校,有的省份甚至有多所师范类院校。
每年师范院校毕业这么多学生,难道都要毕业即失业吗?师范院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?
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?请在评论区里留言,谢谢友友的关注。
复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